當家庭“婦男”也可發現賺錢的機會
兩年前,我在湖北武漢,是眾多上班族中的一員。平時沒有什麼愛好,我最喜歡下班後推著手推車逛超市,然後自己回家做飯,成為一個典型的家庭“婦男”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開始注意到手推車的把手上出現了一些變化。原本“裸露”的手推車開始在正面和兩側掛上各式各樣的廣告。當我來到重慶工作時,我發現超市的手推車上卻是光秃秃的。這一發現讓我突然意識到:完全可以將武漢的那套模式搬到重慶!就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,讓我不僅跳出了上班族的生活,每月甚至有了60萬元左右的收入。
逛超市逛出個“金礦”
最開始在武漢,我只是感嘆現代廣告的無孔不入!一年後,當我轉到重慶後,雖然工作變了,但我依然喜歡一個人慢慢逛超市。逛了幾天重慶的超市後,我發現這裡的手推車上面幾乎沒有廣告。當時我心想:重慶的超市手推車廣告市場可能還是個空白。我開始遍訪重慶主城區的各大超市,結果發現所有的超市都沒有這樣的廣告。隨著這個信息的浮現,我心中非常激動,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潛在的巨大機會。
回武漢打探商機情報
我的想法很簡單,既然武漢市場已經成熟,我可以直接去學習那裡的廣告公司的做法,然後再搬到重慶來,這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快方式來搶占重慶市場。回到武漢後,經過一番打探,我慢慢搞懂了其中的道理。整個操作並不複雜,單個手推車雖然不是媒體,但幾百幾千部手推車所形成的網絡就是一個媒體。每個超市都是一類商品的市場,而產品的陳列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商品信息的渠道。這裡的消費群體大多具有一定的購買力,主要集中在20到35歲的年輕人,以及一些有固定收入的中老年人。這一群體與品牌客戶的目標消費人群是相匹配的。
300多家超市成廣告載體
在重新考察市場後,2009年5月,我回到重慶註冊了一家廣告傳媒公司。之後的事情就變得非常簡單,我完全照著其他城市的成熟模式運作。首先,我跟超市簽訂協議,最開始我選擇了離公司最近的重客隆超市永川店。走進超市大門時,我不禁感到緊張,因為我空有理論,卻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經驗。然而,我告訴自己既然來了,就一定要拿下這個機會。與超市方的接洽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,超市負責人在我的引導下,看到其他城市的實施方案和成果後,立刻明白了這是一個根本不出力就能賺錢的機會。
月入60萬,電影院也來了
最初,我尋找的廣告客戶主要是已經進駐超市的產品,比如統一、康師傅、王老吉、五糧液等。起初,廣告客戶並不理解手推車上的廣告效果,認為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往往只會直接看貨架,不會關心手推車上貼著的廣告,真正去買廣告上產品的恐怕不多。然而,我用外地的實際數據來說服他們。我引用了北京和上海的統計數據,指出在一個大型超市內,按發布時間三個月計算,所投放的廣告觀眾人數不下於200萬,與其他廣告形式相比,要達到同樣的效果,廣告客戶需付出5倍以上的費用。現在,我每個月的經營收入已達60萬元左右,市場還在不斷擴大。受到戶外廣告大面積拆除的影響,手推車廣告的業務量也大幅增長,連超市之外的客戶,如萬達電影院,也開始與我簽訂投放廣告的合同。
結語
隨著市場的逐漸擴大,競爭對手也開始出現。不久前,我收到消息,西安的一家廣告公司也將進入重慶市場。從我的經驗來看,生活中隨時都存在著賺錢的機會,關鍵在於你是否準備好。即使是照搬照抄,只要能賺錢也是值得的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模仿是有效的起步方式,尤其是在創意經濟和新媒體形態起步較早的地區。要想在這種起步階段發現能長久生存的商機,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對他們成功模式的模仿,但模仿也要講究方法,深入了解成功模式的精髓,並結合當地市場的特點來開發,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淺薄的模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