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米粉的北大生:傳統餐飲如何玩出互聯網思維
十年前,一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事件曾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,當時引發了許多非議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現如今的北大碩士們選擇賣米粉,卻得到了大眾的坦然接受。創始人張天一面對這個轉變,展現出了淡定與從容。他們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,將其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讓傳統的餐飲業變得更加有趣。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,即使做一個小眾的產品,也能找到生存的空間,這無疑是一個商業與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,對於社會來說是幸運的,更是對於每一位個體而言的幸運。
今年四月,《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》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,作者正是米粉店「伏牛堂」的創始人張天一,他是一位於1990年出生的北大法學碩士。創業三個月後,最令他興奮的收穫不是把店「做大、做強,有更多店、融更多錢、招更多人」,而是他發現了創業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與啟發。以下是他在一次沙龍中的演講全文,答案等你揭曉:
一、不想堵車才騎自行車
簡單來說,我就是賣米粉的,我的店叫伏牛堂,今年4月4日成立。最早是由我和三位小夥伴,凑了10萬塊錢,找到高大上的環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室拐角,開了一家30平的牛肉米粉店。到今天伏牛堂運作三個月,我們的朝外SOHO店也開起來了。短短三個月,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?
首先,團隊成員從原來的4個人變成了現在的14個人,場地也從最早的30平方變成了現在的180平方。短短三個月,我們的團隊人數翻了將近300%,場地面積翻了將近400%。在我查閱人類發展史後,發現達到如此快速發展的組織,似乎只有我們的黨。因此,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伏牛堂是一個相當有前途的企業。
雖然現狀看起來比較風光,但不妨把鏡頭倒回三個月前,看看我們的艱難歲月。我們是如何開始的?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賣米粉?談到賣米粉這個話題,我心裡是沉重的。因為就在半年前,我還是一名應屆畢業生,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,從未想過要創業。我學的是金融法,工作方向非常窄,努力的人去金融街,牛逼的人則去投行。因此在找工作時,我產生了兩個困惑。
二、別拿互聯網思維說事
很多人稱伏牛堂是一個運用互聯網思維經營的米粉店,對於這種說法,我唯有兩個字回應:呵呵。我們只是一家賣米粉的店,最終送到嘴裡的就是一碗米粉。因此我想澄清一點,我們是一家非常傳統的米粉店,雖然今天在這樣一個互聯網平台上演講,但與互聯網的關係並不大。
不過,作為一群在互聯網時代從事傳統行業創業的年輕人,互聯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改變呢?這一點我無法否認,互聯網確實對我們的商業模式有影響,但這些影響僅限於三個方面:
- 借助互聯網吸引人流:我們僅有10萬塊錢,在北京找一個合適的地點,搞裝修、搞風格基本不可能。最終找到的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拐角,是一個沒人敢接盤的地方,但我們卻樂觀地覺得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地方,因為這裡有一流的商圈。
- 借助互聯網精准找到消費者:湖南米粉在過去一百年都未能在北京打開市場,因為它又油又辣,不適合北方人的口味。不過我清楚知道,在這個互聯網時代,我能精准找到約30到40萬接受我這種口味的湖南人,因此我不需要迎合2000萬人的口味,只需堅持做自己即可。
- 借助互聯網保持核心競爭力:傳統餐飲行業是封閉且保守的,核心秘密隱藏在廚房。但是對我們而言,我的廚房是開放的,伏牛堂的核心配方會以漫畫形式告訴大家,甚至歡迎有興趣的人來學習。我清楚即便我分享了這些配方,隔壁出現的伏豬堂、伏雞堂也無法與我們相提並論,因為我們有著三個月的運營經驗和一個龐大的粉絲群體,這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。
三、讓米粉變得好玩
伏牛堂作為一家傳統餐飲企業,卻有著一群90後的創始人,我們在尊重傳統行業規律的基礎上,難道就不應該讓它變得更好玩嗎?我完全同意,只要我們把米粉做好,伏牛堂就應該變得更有趣,那麼如何來實現這種趣味呢?
有句話說,萬物皆可連,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連接,事物之間也可以連接。因此未來在做好米粉的基礎上,我們會把所有看似與米粉無關的事物都連起來。我們曾經花七天時間統計,發現來伏牛堂消費的顧客中,超過45%是湖南人。那麼未來伏牛堂能否成為一家大數據企業?能否針對顧客群體挖掘數據,甚至可以讓米粉成為免費,創造一些消費場景,去賣湖南人需要的商品?例如這件霸蛮衫,對湖南人來說意義非凡,這本是我們的工作服,但不斷有人詢問是否可以出售,最終我們已經賣出了300多件。未來的伏牛堂,有可能一半是米粉店,一半是服裝店。
四、未來的願景
截至今天,我統計了一下,我們在三個月的時間裡,賣掉了15301碗粉。接下來的半年,沒人問我開幾家店、融多少錢、找多少人,我的目標只有一個,那就是賣掉10萬碗粉。我是金牛座,這個星座又土又實在,我希望把目標化成一碗又一碗的米粉,這樣我才會感到踏實。
如果有投資人決定投資伏牛堂,我可以給出一個投資建議,就是你對伏牛堂的估值永遠不要用不切實際的千萬、億這樣的單位,因為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土得掉渣的企業,我發明了一個估值單位,叫「頭牛」。我們目前賣掉了1.5萬碗粉,總共用掉了1.5頭牛。到年底如果我們順利地賣掉10萬碗粉,希望投資人給我們的估值是7頭牛。
結語
經歷了這三個月的磨練與體驗,我發現我的生活節奏已經改變。在路上遇到發傳單的朋友,我一定會給他一個微笑,因為我知道發傳單的辛苦;每天用完洗手間後,我一定會把洗手間打掃乾淨,因為我知道保潔阿姨的辛苦;看到門口的保安,我也會對他微笑,因為我知道站在那裡一天的辛苦。這可能是我創業三個月以來最大的收穫。曾經我想如果我畢業後去當公務員或律師,我會為升遷而煩惱,但如今我明白:真正的價值在於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。這也許是我一生的財富。
© 版權聲明
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。